币安:Dewi Mustajab: 一个致力经济平权的“非典型”少女

图片[1] - 币安:Dewi Mustajab: 一个致力经济平权的“非典型”少女 - 屯币呀

如果您没有币安账户:点此查看币安注册教程

在Dewi的内心世界里,她有一个隐形但明确的界线圈。圈外是陌生、不安的世界,那里的她会安静地观察人们,紧张时想要躲起来;圈内的她则表现为时常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坚定,是朋友和同事的开心果,擅长讲一些好笑或者不好笑的笑话。

初跟Dewi打交道的币安同事,都会对她那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内敛印象深刻——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事事有回应,不像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当币安逐渐从“圈外”变成了“圈内”的世界时,Dewi逐渐展现出自己更多的面向——幽默有趣,很有主见,关注各类社会议题,以及心中藏着的关于经济与教育平权的愿景。

Dewi是一个新加坡00后,印尼裔,2021年才从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本科毕业,在从实习生做起,表现优异,之后全职加入了币安全球传播团队独当一面。但她也不是人们心中典型的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传播人,在花花绿绿的世界里像一株坚韧的芦荟。

根源

Dewi来自一个新加坡的普通家庭,却坦言自己是“特权”群体,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形容自己。她将如今的自我成就主要归结于“从小到大足够幸运”,比如出生在新加坡——这意味着从小到大,Dewi能够一路享受好的公立教育,背后支撑着的是良好的整体社会经济水平和制度。

她也看见了亮丽下的起伏。她最喜欢的书是《不平等的样貌》,讲述的就是关于新加坡的弱势阶层与不平等社会政策的交织,以及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Dewi的视线又不仅局限于新加坡。她总记得小时候起就时常去探望的母亲家乡印尼,坑坑洼洼的路与简易铁皮顶的学校,跑在那些炎热而尘土飞扬的路上的是当地的孩童,当中很多聪明而勤奋,只是因经济问题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人生可能性的大门就此关上。

根据世界银行2022年的数据,印尼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788美元,新加坡的人均GDP为82,807美元,是印尼的17倍多。相比较在印尼长大的大多数孩子,Dewi觉得自己人生阻碍天然少了很多。

从那时起,Dewi意识到了自己的“幸运”,并从不把这种出身特权视作理所当然,她想知道,做些什么可以让这种不平等的gap小一些。在大学里,她选了公共政策专业,四年课程里,她最感兴趣的是东南亚政策。

究竟原因,她模模糊糊地认为自己是想回看根源处的那种处境,想试图去弄明白经济平权与教育平等这个事如何能更好地实现,想让印尼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朋友也跟自己一样幸运。

分叉的小径

作为一个国家顶级大学公共政策专业毕业生,又致力于经济与教育平权,对她而言最顺理成章的职业路径本是进入政府组织,就像她八成的同学毕业后那样。

但Dewi发现自己喜欢能更快见到反馈的工作,“实现经济平权”这件事在政府组织里通常是周期以十年计的大项目,读书期间她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也视作一个路径,也被币安“促进金钱自由”的愿景而打动。

Dewi在币安之旅始于2021年夏天的实习,误打误撞进入了全球传播实习生岗。——曾经面试她的两位面试官在她和另外一位同样背景优异且拥有公关传播经验的候选人之间有过分歧,最终她们选择了“毫无经验”的Dewi。当时面试官的反馈是:因为PR技能可以学习,但Dewi身上严谨、思辨的特质是无法靠学习获得的。币安喜欢多元化的团队背景,愿意花这个时间带带她试试看。

Dewi对当时的HR印象很深刻,说她给了自己很多建议,比如“不要把自己没有相关经验的事情放在心上,专注于聊你自己的特长。” 尽管当时团队里紧缺这个实习岗位,但Dewi无法快速入职。最终币安还是留着这个位置,等待了她,“如果真是我们想要的人,为什么不能等一个月呢?”

这不是一个自私的环境,Dewi当时想。

实习开始独立做的第一个项目跟数据相关,从零搭建数据体系,为PR团队提供策略支持。到后来有高管直接来问她,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我们的传播战略可以怎么做。她为这种问题的重量而惶恐, 但也就硬着头皮就做,她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dashboard,为团队有效地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战略方向。

恰逢疫情期间,家人都期望她加入更为稳定的政府组织,她用这份实习说服了父母和周围人,也通过这份实习确信了自己的选择。她相信在币安他们可以一起创造加密世界许诺给人们的,关于经济自由和平权的未来。

Dewi也天生适合这里,币安全球传播岗每天都要面对不确定的变化和挑战,而她最喜欢的就是挑战和变化。一旦事情稍慢下来,她就会四处找同事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在转正后的第一个月,Dewi的上级问她想不想去试试支持线下活动。她从没做过,但也觉得可以试试。她参与了币安每年度最重要的线下活动之一—— 迪拜的BlockChainWeek。那个会场冷气很足,没人预料到迪拜是18度的,她和同事们哆哆嗦嗦在里面忙碌着,有同事实在受不住,又没时间回去拿衣服,就跑来问还有没有剩余币安周边T恤,想套在自己的身上。

圈内外的切换

那是Dewi第一次在真实世界里见到自己的同事,大家都格外友好,但她还处于默默观察的“圈外”模式。职责上又需要协调现场演讲嘉宾、媒体,帮高管安排采访,面对各种大小突发情况。

她的内心第一反应是惶恐,自己只是个刚刚毕业的学生,竟被委以如此多重任,知道自己不能退缩。活动开始前的夜晚,她躲在自己迪拜酒店的房间里——这是她习惯的解压方式。但当主舞台灯光亮起,会议开启,她又觉得一切都好了,因为“一切都进入自己熟悉的环节和节奏。”

两位当时同在现场的其他员工对她的印象很深刻,面对现场的突发也不慌乱。例如,CZ在大会开启前一天得了Covid来不了,事先安排好现场演讲环节和媒体采访只能临时取消,Dewi和团队收到确切消息的第一瞬间,就跑去联系那些已抵达或在路上的记者,安抚情绪并安排后续的远程采访作为替换方案。

她走过这一遭,信心增加了些。在后来的越来越多场合里,Dewi展现出了一种坚定,那是种”我没做过,但相信我可以尝试且做到。” 币安给她持续传递出一种包容,逐渐被她框进了圈内的世界,在这里她愈发自信,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面对谁,性格里坚定的那一面逐渐展露出来。

家庭的风筝线

Dewi解读自己的这种特质既离不开币安的扁平和自由的氛围,也跟自己成长经历有关。——她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这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很小就学习跟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以及如果不勇敢地表达自我,你的声音很容易就被淹没。

家庭在她身上的影响又不止于此,也赋予了Dewi身上的那种超过同龄人的厚重。哥哥姐姐已长大陆续离开家,Dewi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有人在身旁——她是留在父亲身边的那个。她自己也有这样的意愿, 照顾他人让她幸福。更为现实的层面,她在币安工作的远程属性也支持她这样的生活。

日常的生活里,Dewi就住在新加坡的家里,在家人有医院检查时可以随时安排自己的时间,父亲需要时自己就在隔壁的房间。不过,她也有纠结的部分,有时候在外出差或旅游超过两周,她的脑海里就会有念头“是不是该回去了”。既眷恋外边精彩独立的世界,亲情这根线又时不时牵住她这个风筝回到家人身边。

更多的时候,她还是会展现得像是一个普通的少女。总是能把朋友逗笑,周末爱宅在家里看Netflix,或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去游泳。她保留着自己从大一时就有的习惯,每年9月开端的夜晚,点开《三傻大闹宝莱坞》,将这部电影重温一遍。

当年的她第一次离家搬到陌生的校园里,一个崭新的夜晚,她自己待在黑漆漆的房间里,被太多信息所淹没,她还有些没反应过来“靠,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她找到了最适合当时心情的这部电影,关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热情,此后用作每一年开端。

延展阅读

  • Ivan Paskar: 在币安,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 在币安担任“程序猿”是种什么体验?

作者郑重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